元尚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【元尚说书】砚 铭 随 想

向下

【元尚说书】砚 铭 随 想 Empty 【元尚说书】砚 铭 随 想

帖子  元尚 周二 五月 01, 2012 7:01 pm

砚 铭 随 想
   元 尚
  
《文房四谱》上说:“从前黄帝得玉一纽,将其治成墨海,并在其上篆文曰:‘帝鸿氏之砚’。”这也许就是最早的砚铭吧。
  将自己喜爱的格言、警句、隽语铭刻于生活器物之上,不仅是一种文化气氛,而且还是性情和志趣的真实流露。刘勰在《文心雕龙》中认为,铭题于器物之上“兼褒赞,故体贵弘润”。这种看法在传统文化中是颇具代表性的。寓意、咏赞、劝戒,好像是永恒的主题。其实照我看来,作为文房私人日常用品之一的砚,大可不必那么做作严肃,砚不是摆设,更不是展品。时时观照它的是我们自己,和那一份天淡云闲、明月松间的心情。有一则砚铭十分有趣:“十龄女喜文字,日弄笔砚不去手,学书初学卫夫人,他日当出右军右。”“一卷书,半亩田,朝耕夕读。”虽不免书生气了点,但却不失书生性情。专辑砚铭的书颇多,然而读来饶有兴味的,有《冬心斋砚铭》、《枕湖楼藏砚铭》。砚铭拓本多收于藏砚及砚谱之中。
  自古以来不仅砚上可篆铭,它物亦如是。像衣铭:“桑蚕苦,女工难,得新捐,故后必寒。”质朴明白、通俗而令人回味。书履铭:“行必履正,无怀侥幸。”简捷而理明,足以自警。大凡此类铭都是只给自己看,它不同于刻印成书的文章,也不同于文人之间吟诵的诗赋,它就像生活中一句很寻常的问候,不用修饰不用夸张,我们是在倾听我们自己的心声,好的铭差不多全具有这样的特征。传世的器物铭文如杖铭、井铭、矛铭,以及南北朝著名诗人庾信的《刀铭三首》、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《盘石铭》。盘石铭向我们讲述了一件日常生活中的寻常小事,一位客人,送给白居易一块盘石,差不多有床那么大小,石面圆平细腻,白居易将它放置在竹下,让自然之风自由扫拂,让天宇之水任意洒淋,白老先生曰:“坐侍禅僧,眠留醉客,清冷可爱,支体甚适,便是白家,夏天床席。”这不正是一篇意趣盎然的生活小品文吗。有诗情有画意更透着一点生活的禅味。人人熟而能诵的《陋室铭》,也是如此。另一篇“室铭”虽不为人广知,但其铭文更为平实精炼,无辞藻之累,它是宋代著名文学家陈亮为其住室“妥斋”作的一段小文。铭曰:“往则俱往,来则俱来。义苟精矣,动静必偕。心之广矣,亦可惧哉!天下虽大,吾安厥斋。”
  至此,令我想到“座右铭”,手里正好有一册座右铭集,
初翻总为能博览历代座右铭而喜,每每说给朋友们听,聊过“好为人师”之瘾。后来慢慢觉得座右铭不知是在自己手里,还是在别人手里变得有点走了味。今天我们自己的座右有直抒性灵之铭吗?那些用来包装或用来营造氛围的铭,自然就与铭的本真意味远了许多。读一点砚铭是有好处的,在自己身边的用器上铭刻心声,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为我们的灵魂营造了一块方寸般大小的澄明之境。
  “多事为读书第一病,多欲为养生第一病,多智为立心第一病,多费为作家第一病。”多铭为静心第一病,铭不在多亦不在丽,铭于心而后铭于物可也。
首发于:《人民日报 海外版 》1998-10-23 第8版
元尚
元尚

帖子数 : 100
注册日期 : 12-04-19
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likun3118y

返回页首 向下

返回页首


 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